在全球化与科技浪潮的双重推动下,体育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。作为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领军者,海斯曼集团以创新为引擎,通过技术突破、全球市场拓展与产业链整合,构建起独特的竞争优势,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企业。
一、企业基因:从本土深耕到国际突围
海斯曼的故事始于2007年,以跑步机制造为起点,逐步扩展至甩脂机、健身单车、按摩椅等全品类健身器材。其发展轨迹与中国全民健身政策的深化高度同步——通过引进无铅热风回流炉、机器人焊接手等先进设备,率先实现生产自动化;依托ISO9001质量体系与三级检测程序,构建起“性能超越国际标准30%”的品质壁垒。截至2025年,企业已拥有30余项专利,产品通过CE、GS等八大国际认证,并斩获“中国驰名商标”,奠定高端品牌认知。
在战略布局上,海斯曼采取“双循环”模式:对内建立覆盖浙江的智能制造基地,通过数据化可视管理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精益化;对外以欧洲、美洲、东南亚为支点,搭建“商场超市+电商平台+电视购物”三维销售网络,产品出口30余国。这种“技术+市场”的双轮驱动,使其在2012-2014年间连续跻身中国进出口十强企业,年营收增长率维持在25%以上。
二、创新图谱:技术破壁与生态重构
海斯曼的创新战略呈现多维度突破:
1. 核心技术创新
2. 产业链协同创新
与浙江大学运动科学实验室共建联合研发中心,开发出全球首款自适应重力调节的VR健身系统;联合电商巨头构建“智能硬件+内容订阅”商业模式,通过课程付费与数据增值服务开辟第二增长曲线。
3. 服务模式创新
首创“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”,在全球设立48小时响应机制的技术服务中心,提供设备维护、运动指导、健康咨询等增值服务。其“健身器材即服务”(FaaS)模式,使客户年均综合成本降低17%。
三、全球棋局:从产品输出到标准引领
面对国际市场竞争,海斯曼实施差异化战略:
四、未来战场: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
在“健康中国2030”与“双碳”目标的政策机遇下,海斯曼的战略升级聚焦两大方向:
1.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
投入5亿元建设运动大数据中心,开发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运动损伤预测模型,准确率达91%;与华为合作开发边缘计算芯片,使设备端AI算力提升至10TOPS,支撑实时动作矫正等复杂功能。
2. 绿色制造体系构建
投资建设光伏一体化工厂,实现生产环节碳中和;推出生物基环保材料制造的EcoFit系列产品,材料回收率达92%;参与制定《健身器材碳足迹核算指南》,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。
五、挑战与破局:产业深水区的进击
尽管占据先发优势,海斯曼仍需应对三大挑战:
在这场全球体育产业的变革浪潮中,海斯曼的实践揭示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跃迁路径:以技术创新突破产业边界,以生态构建重塑价值网络,以标准输出争夺话语权。其发展历程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史诗,更折射出中国体育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变革的时代逻辑。未来,随着“体育+科技”“体育+健康”的深度融合,海斯曼或将成为全球智能健康解决方案的顶级供应商,书写中国品牌征服世界市场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