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师范学院寒假放假安排公布:学生返乡时间与开学通知

随着2024-2025学年度的教学周期进入尾声,合肥师范学院在统筹教学任务与校园安全管理的基础上,正式公布了寒假安排。作为安徽省重点应用型高校,该校在体育教育领域持续深耕,寒假期间的学生返乡安排与体育教学衔接工作,既体现了教育管理的规范性,也为体育人才的培养预留了充足空间。

一、寒假时间安排与体育教学衔接

合肥师范学院寒假放假安排公布:学生返乡时间与开学通知

根据校历及教务公告,学生寒假时间为2025年1月6日至2月20日,共45天。其中,学生离校时间为1月6日,返校报到窗口期为2月20日至22日,2月24日正式开课。这一时间规划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了两个关键窗口期:一是寒假前的体能储备与期末考核,二是开学前的竞技状态恢复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体育科学学院作为该校重点院系,其寒假安排与普通学科存在差异。例如,涉及运动队集训的师生需提前一周(即2月17日)返校,以便开展体能测试与战术演练。这一安排与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同步进行,例如对体育馆器械、运动医学实验室的设施维护均在2月14日至18日完成专项排查,确保开学后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。

二、体育生寒假专项计划

合肥师范学院寒假放假安排公布:学生返乡时间与开学通知

针对体育特长生,学校制定了“训-学-研”三位一体的寒假计划:

1. 分散式训练管理:要求田径、篮球等校队成员每日通过“运动健康APP”上传训练视频,教练组在线跟踪核心指标(如心率、爆发力数据),并根据个体差异调整训练方案。

2. 赛事筹备衔接:为备战2025年安徽省大学生运动会,体育学院将寒假划分为“基础强化期”(1月6-20日)和“专项突破期”(2月10-20日),要求运动员在属地体育馆保持每周4次专项训练。

3. 运动康复研究:联合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,开展寒假运动损伤预防课题,鼓励学生结合家乡医疗资源进行区域性运动康复现状调研。

三、校园体育设施安全管理

寒假期间,锦绣校区体育馆、滨湖校区游泳馆实施分级封闭管理

  • 主训练场馆(如篮球馆、羽毛球馆)1月13日起贴封条,仅限持有教练批条的集训队员使用
  • 户外运动场(田径场、网球场)每日6:00-18:00限时开放,由安保人员每小时巡查器械安全状态
  • 运动医学实验室危化品(如肌酸激酶检测试剂)实行双人双锁管理,寒假耗材申购需在1月10日前完成审批
  • 这一管理体系通过交叉巡查机制实现,即后勤部门负责硬件维护,体育学院值班教师抽查训练日志,安全保卫处监控场馆出入记录。

    四、体育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

    2025年寒假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中,体育科学学院学生展现出专业特色:

  • 社区体育推广:如2023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王某某,在阜阳市颍东区组织“迎新春”全民健身活动,设计包含八段锦、趣味障碍跑的社区运动会,参与群众达300人次
  • 青少年训练营:多位学生在属地中小学开设寒假篮球启蒙班,运用在校学习的《运动训练学》知识,制定年龄分层的训练方案,相关活动被《安徽日报》体育版报道
  • 非遗体育研究:部分学生深入皖南地区,调研徽州武术(如祁门傩舞)的传承现状,形成2万余字的田野调查报告
  • 这些实践不仅强化专业技能,更通过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制度转化为学分,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。

    五、开学前竞技状态激活

    针对2月24日开学的教学安排,体育学院推出三项过渡措施:

    1. 体能恢复计划:2月20-23日开设晨训专班,由国家级裁判张某某教授动态拉伸与低强度有氧训练组合,帮助运动员预防假期后常见损伤(如胫骨骨膜炎)

    2. 器材升级换代:利用寒假空档期,完成滨湖校区力量训练房的智能化改造,新增3台具备生物反馈功能的史密斯机

    3. 赛事动员部署:开学首周举行“春季竞技目标签约仪式”,为安徽省大运会18个参赛项目设定阶段性成绩指标

    从安全管理到人才培养,合肥师范学院的寒假安排展现出精细化管理的特色。特别是在体育教育领域,通过时间管理的科学切割、训练资源的动态调配、社会实践的定向引导,构建起从课堂到赛场、从校园到社区的全链条育人体系。这种将教学日历与竞技周期深度耦合的模式,为地方高校体育学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。

    上一篇:篮球队热血瞬间:赛场拼搏与团队精神的碰撞纪实
    下一篇:尤文录像全解析:经典赛事回顾与战术亮点拆解

    相关推荐